其他新聞報導
- 澳生體驗滇哈尼梯田文化
- 民促會雲南體驗民族風情
- 民促會青年雲南支教收穫豐
- 澳青支教團了解山區學童
- 澳青雲南支教共促成長
澳生體驗滇哈尼梯田文化
2014-07-14
澳生體驗滇哈尼梯田文化
“民族地區走透透@雲南”考察團離開建水縣的古村落與古城後,抵達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。副團長顏才烈表示,主辦單位中華民族團結促進會為使團員體驗當地的民族和梯田文化,特意聯繫多依樹普高老寨村村民,帶領成員在紅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區梯田徒步四小時,並觀訪當地的趕集活動。
民族文化傳承
在元陽期間,團員由壩達梯田沿山路步行至老鷹嘴梯田,再抵達勝村鄉全福莊大寨及前往著名的老虎嘴梯田觀日落,晚宿多依樹普高老寨村。次日前往多依樹梯田觀日出,體會梯田文化和民族風情。文化多元、生物多樣、和諧共融是哈尼梯田的特點。哈尼族祖先開山鑿石把終年不斷的山泉溪流通過小水渠引入梯田,通過木刻分水的灌溉方法協調用水和保證灌溉,一年四季讓梯田滿水,保障梯田依山重疊。這樣建立起“森林、村寨、梯田、河流”四度同構、良性循環、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,在人居環境、生態保護、開墾耕作方式、農耕技術、水資源利用、生產管理等方面,創造了獨特的方式和經驗,是人與自然高度協調和諧的體現,亦是哈尼族文化傳承與歷史資訊的載體。
遇趕集擴眼界
澳門科技大學會展專業學生黃佳穎表示,沿途聽取關於當地人生活習俗的介紹,體驗到當地民族的平常生活。科大國際旅遊管理系的李濤表示,路途疲勞奔波阻擋不了對梯田的嚮往,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哈尼梯田,真切感受到哈尼族祖先的農耕生活和智慧傳承,希望能延續,好好保存。城市大學酒店管理博士生丁立強覺得,哈尼梯田給人鬼斧神工的視覺衝擊,但旅遊文化過快發展後的人文滯後卻更加令人反思,不希望逐漸活躍的旅遊業發展影響當地下一代的價值觀,希望當地政府能多關注重視。
考察團在元陽期間遇上當地的勝村趕集日,據知是每四天一次,已沿襲百年,附近哈尼、彝、苗等族村民會清早就穿着民族服裝從各處偏遠村寨走向集市,沿街兩邊擺賣,進行日常貨物及農副產品的交易與交換,讓團員體驗到少數民族熱鬧非凡的趕集生活和農家的平等交易。